第五十一章
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
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
故道生之,德畜之,长之育之,亭之毒之,养之覆之。
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道创生万物,德蓄养万物,万物展现为各种形体,情势使万物生长。因此,万物没有不重视道且珍贵德的。
道之所以受到万物的重视,德之所以受到万物的珍贵,就在于道与德不支配万物,进而听任万物自然生长。
所以由道来创生,由德来蓄养,进而再培育万物,长成万物,爱护万物。
创生万物却不据为己有,作育万物却不仗恃己力,完成万物却不加以控制,这真是奥妙玄远的德。
第五十二章
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。
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;既知其子,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。
塞其兑,闭其门,终身不勤;开其兑,济其事,终身不救。
见小曰明,守柔曰强。
用其光,复归其明,无遗身殃,是为习常。
天下万物有一个本源,就以它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体。
既然明白了天地万物的母体,就可了解由这个母体创生出来的“子”——天地万物了;既然了解天地万物,再返回守住天地万物之母的道,一辈子就不会有危险。
塞住情欲的孔道,关闭情欲的门径,终身就不会有忧劳;开启情欲的孔道,助长情欲的完成,终身不可救药。
发现细小,称为启明;持守柔弱,称为坚强。
运用其光芒,返照内在的明,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,这就叫作形成了习惯的常道。
第五十三章
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。
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。朝甚除,田甚芜,仓甚虚;服文彩,带利剑,厌饮食,财货有余。是谓盗夸,非道也哉!
假使让我很清晰分明地了解,并顺着大道去践行,只有施与人,才让我担心。
大道极为平坦,可是一般的人却偏好走捷径。朝廷腐败而混乱,田地很是荒芜,仓库甚是空虚;他们却穿着锦绣的衣服,身佩锋利的宝剑,享受着餍足的酒食,搜刮来的钱物怎么都用不完。这种人简直是大强盗头子,他们实在不合乎道啊!
第五十四章
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。子孙以祭祀不辍。
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余;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修之于邦,其德乃丰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
故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。
吾何以知天下然哉?以此。
善于建立的不能被拔除,善于持守的不会脱落。子孙以此而行,可以世代享受祭祀,而不断绝。
这种修养用在自己身上,自己的德行才会真实;用于家庭,德行就会宽余;推广到一乡,德行就会长久;推广到一国,德行就会丰盈;推广到一天下,德行就会普遍。
所以,可以从我自身去观察别人,从我的家庭去观想别的家庭,从我的乡里去观想别的乡里,从我的邦国去观想别的邦国,从我时的天下去观想别时的天下。
我怎么能够知道天下的情况呢?就是因为上述的道理。
第五十五章
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蜂虿(chài)、虺(huǐ)蛇不螫(shì),猛兽不据,攫(jué)鸟不搏。
骨弱筋柔而握固,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,精之至也。
终日号而不嗄,和之至也。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。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
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
在修为上含藏德行最厚的人,可以同天真无邪的婴儿相比拟。有毒刺的螫虫、毒蛇不会刺伤他,猛兽不会捕捉他,凶鸟不会搏击他。
筋骨虽然柔弱,拳头能够握得很紧,虽然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,小生殖器却能勃起,是精气最纯正的缘故。
虽然整天号哭,嗓子却不沙哑,这是因为血气柔和又专注的缘故。
知道柔和就叫常道,知道常道才叫明智。反之,过分养生就是灾殃,以欲望之心驱使生理的本能,就是逞强。
万物强大盛壮的时候趋衰败,这就表示不合于道,不合于道的事很快就会结束。
第五十六章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塞其兑,闭其门;挫其锐,解其纷;和其光,同其尘。是谓玄同。
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
明智的人不随便说话,言说的人不明智。
堵塞情欲出口,关上感官门径,收敛锋芒,排除纷争,调和光芒,混同尘垢,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。
所以,人们没办法同他亲近,也没办法疏远他;不能让他得利,也不能让他受害;无法使他高贵,也无法使他卑贱。因此,他得到天下人的重视。
第五十七章
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
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民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
故圣人云: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好静而民自正,我无事而民自富,我无欲而民自朴。
用正道治国,用奇谋作战,用不妄做事情来赢取天下。
我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?是根据以下事实:天下的禁令多了,百姓就愈贫困;百姓争斗的利器多了,国家就滋长混乱;人们的智巧多了,奇怪的事情就滋长了;法令越是明细,盗贼反而越多。
所以,圣人说:我无所作为,而百姓自行变化;我爱好清静,进而百姓自行归正;我无所事事,进而人民自行富足;我没有贪欲,进而人民自然纯朴。
第五十八章
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
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孰知其极?其无正也。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
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
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为政宽厚,人民就纯朴;为政严苛,人民就狡诈。
灾祸中有福利相靠近,福利中有灾祸在潜伏。谁知道他们其中的究竟,因为,这没有一个定准。正再转换为邪,善又转换为恶。
人们的迷惑,本来很久了。
因此,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,有棱角而不伤害人,直率而不放肆,光亮而不刺眼。
第五十九章
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
夫唯啬,是谓早服;早服谓之重积德;重积德则无不克;无不克则莫知其极;莫知其极,可以有国;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。
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
管理众人、奉守道,没有比俭约更好的心态。
正因为懂得俭约,可以说是早做准备;早早地服从道,就是重视累积德行;重视积德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;没有什么不可战胜,就无法明白他力量的究竟;无法明白他力量的究竟,就可以把管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他;掌握了管理国家的道,就可以一直长久下去。
这就是根子扎得深了,根本坚固了,才是长久生存的道理。
第六十章
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
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;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;非其神不伤人,圣人亦不伤人。夫两不相伤,故德交归焉。
治理大国,就像在煎小鱼。
用道来治理天下,好像表现得不够神乎;不是表现得不神乎,而是神乎到不伤害人的境界;不是神乎到不伤人,圣人也不伤人。道与圣人两不相伤,所以,累积的德就汇总回来了。